2013/11/25

【財經新視界】後金馬引活水 抓緊華語片商機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VNN8X_Ptlo

50屆金馬獎剛落幕,電影人若想獲得資金活水,
拍出有得獎潛力的電影,該怎麼做?
亞洲電影市場票房開紅盤,全球電影資金紛紛挪移到亞洲,
但台灣電影人跟產業準備好承接龐大商機了嗎?
究竟該怎麼做,才能受到出資方青睞呢?
您知道有所謂電影創投會議,專門媒合電影人和出資者嗎?
當感性的電影人,遇到理性出資人,落差該如何彌平?
本周邀請到電影學術跟實務經驗豐富的焦雄屏教授,
及中信創投副總經理邱明慧,帶您一起找到
為華語電影注入活水的妙方!

臺灣電影教母來濟有核心價值觀電影才是好電影

2013-11-09 14:12:27      來源: 濟南時報

作為光棍節定制電影,房祖名與郭採潔主演的《意外的戀愛時光》今日起登陸全國各大院線。對于山東濟南的觀眾來說,這部電影還有特別的含義。在影片鏡頭裏,濟南的王府池子、大明湖、趵突泉等風景名勝為浪漫愛情搭建了唯美的場景,房祖名與郭採潔更是“情竇初開”在王府池子。而為這部電影保駕護航的,正是被譽為臺灣電影教母的著名影評人焦雄屏。
日前,作為《意外的戀愛時光》的監制,焦雄屏女士來到濟南,接受記者採訪。
  焦雄屏,在臺灣被視為電影界“大姐大”,也是在世界各大電影節擔任評委次數最多的華人。20多年來,她一直身處兩岸電影文化交流的前沿,曾長期撰寫專欄評述中國電影,也為張藝謀、陳凱歌影片的國際推廣出過力。日前,在接受採訪時,焦雄屏對于目前華語電影的繁榮感到欣喜的同時也表達了擔憂:“在這個華語電影市場突飛猛進的時代,也許我們應該停下來想一想,是不是要讓賺錢成為每一部電影的最大追求?假如有一天,我們在賺錢的同時,能輸出中華傳統的文化,用文化去影響全世界,那不是更好嗎?”
以郭敬明的《小時代》為例,焦雄屏稱電影裏雖然俊男美女很亮眼,臺詞伶牙俐齒很有趣,但整部電影體現出來的價值觀其實是在誤導青少年。而在同樣以青少年為受眾群體的《意外的戀愛時光》中,焦雄屏就特別注意了這一點。“在《意外的戀愛時光》籌拍過程中,我們用了一年的時間來定劇本,對于整部電影的思想內容來說,應該算是‘流行卻不失核心價值’,那就是愛情、真誠永遠大于金錢。”

  除了票房,如今越來越多的電影獎項也成為大眾評價一部電影好壞的標準。曾經擔任金馬獎評審主席的焦雄屏卻表示:“任何評審和得獎都是一種妥協,我特別希望能夠改革,公正、客觀地來評價一部影片。”

  而第一次來濟南,焦雄屏也表達了對這座文化古城的心之向往。她說:“山東的名人太多了,像孔子、孟子,就連諸葛亮也是山東人。”採訪中,焦雄屏還一直稱讚“美人山東”果然如此。她說:“我曾經對別人說鞏俐好漂亮啊,但別人對我說,如果你去了山東,滿大街都是鞏俐。”(李真 黃現娟)
出處:http://big5.xinhuanet.com/gate/big5/www.sd.xinhuanet.com/news/2013-11/09/c_118073798.htm

焦雄屏看台灣電影:對自身關注終結了大片時代

華夏經緯網 2013-11-26 08:03:58

距離2014年開始只有不到40天,記者問現任台灣電影中心主任的焦雄屏,是否可以推薦一部2013年的台灣電影給大陸觀眾,她卻只能笑著搖頭,小聲說出“沒有”二字。
  “可能,這就是台灣電影現在尷尬的地方吧!”焦雄屏謹慎地說。
  “本土化”是一種悖論
  很多大陸影迷對侯孝賢、楊德昌們掀起的台灣電影新浪潮如數家珍。同時,出生在1970年代的台灣導演新生代也讓80、90一代看到了熟悉的生活,進而引發共鳴。
  魏德聖的《海角七號》就是這個群體崛起的揭幕之作。台灣新電影,不僅讓台灣觀眾重新重視本土電影,也打破了大陸年輕觀眾對台灣電影“沉悶”、“壓抑”的慣性認知,更帶動趙又廷、阮經天、彭于晏等台灣新生代演員成功打入大陸主流市場。
  然而,在肯定的同時,焦雄屏認為,正是這種熱鬧,也將台灣電影拖進了另一個誤區:“新浪潮是非常拉高形式的、知識分子的電影美學革命。《海角七號》讓新一代的電影人有了創作發揮的機會。但是,新導演們在人生觀、世故上面的表達不及新浪潮那一代的。正是因為這些不足,有些人開始慢慢轉化為‘本土性’,有一些針對性地去製作電影。”
  今年台灣不是沒有新電影——比如《總鋪師》,上映17天即破億(新台幣),是繼年初《大尾鱸鰻》的票房奇跡之後,又一部破億的台灣電影。再比如現在大受歡迎的紀錄片《看見台灣》,還有《拔一條河》、《失魂》、《郊遊》等等。只不過,它們中有很多,帶有太過濃厚的地方風情。
  在焦雄屏看來,中國大陸的電影產業局勢越來越光亮。“在這種情況下,台灣電影界就有一種很複雜的情緒。一種是決定要走進去,和主流掛鉤,比如陳國富、鈕承澤。還有很多演員跑到中國大陸參與電影拍攝;但另一方面,很多人還沒有辦法擠入這個主流群體,他就要靠本土性去吸引觀眾。比如今年的《總鋪師》、《大尾鱸鰻》,這些電影不想和大陸溝通。”
  焦雄屏表示,雖然,台灣的輿論對這種本土題材電影十分推崇,但她個人並沒有過於欣賞。
  大陸電影更為多元
  2008年,《海角七號》大熱,焦雄屏曾對坊間關於“台灣電影市場復蘇”的歡呼有所保留。但現在,就目前台灣電影本土化風氣愈盛,她反而覺得,所謂的“復蘇”——“有,但可能已經過去了。”
  “某種程度上是和台灣的戲院分佈變化有關係。我們把台北以外的台灣地區都稱為南部。北部和南部的票房比例是1:1.2,甚至是1:1.5。南部比較排斥標準的普通話,所以,有一些導演對於台灣本土的東西就用了出乎意料的熱情去鞏固它。這和大陸現在的情況也很像,鄉鎮口味逐漸入侵到城市主流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《泰囧》,在二三線城市,它的票房是一線城市的好幾倍。”
  在焦雄屏看來,如果這種風氣鼓吹下去,很可能將台灣電影帶入逐漸被邊緣化的危機。
  怎麼辦?“所以就有了類似《郊遊》、《失魂》這樣的電影。它的製作成本由政府買單。其實,《失魂》的導演鐘孟宏,他和侯孝賢當年是一模一樣的。蔡明亮就是小眾中的小眾。而且,他們會偏頗地認為,談票房是庸俗的,那麼多人不買我的賬是和社會同流合污。但是,放在產業裏,他們的問題很清晰。”
  “這是個熱鬧的時代,多元聲音鵲起。傳統的藝術電影,如《萬箭穿心》;還有走類型化的《泰囧》、《北京遇上西雅圖》;懷舊電影是《致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》、《中國合夥人》……大陸的電影非常有生機。這批電影出來後,虛張聲勢的大片時代結束了。大陸觀眾對自身生活的關心,對自己的回顧,促成華語電影在今年出現了重要的轉捩點。”
美中不足,焦雄屏認為,在高票房下,大陸對於電影的探討是不足的。“現在好像都變成一種模式。大家出來拿十幾個麥克風做個首映,然後就剩下微博在那裏維護。”

  特派記者 江波 發自台北

來源:錢江晚報
責任編輯:李欣
來源出處:http://hk.huaxia.com/tslj/flsj/wh/2013/11/3632808.html